很多年前,我初次造訪仙舟「羅浮」時,龐然的船艦讓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。
當我們乘坐的星艦逐漸靠近那艘「旗艦」,仙舟的輪廓第一次在同行乘客眼中變得清晰時,我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陣讚嘆聲,甚至還有低聲的歡呼。這些巨艦如此龐大,且有著古怪但華麗的審美偏好……彼時我也已經算是見多識廣了,但也在內心暗暗讚嘆仙舟的第一印象。
但在登陸港口前,我注意到了一個驚人的事實:以文明的體量而言,仙舟旗艦未免也太小了。
在遼闊的銀河之中,建立在人造物上的文明不勝枚舉。整個恆星系連綴成一片的巨構建築群、一眼望不到邊的人造行星、圍繞著黑洞建立的環形城市……無論是哪一種情況,都需要一個真正意義上巨大的人造物,方能維持其上的有機體所必須的生活空間和生態環境。
與這些動輒橫跨星河的巨構造物相比,仙舟旗艦實在是太小了。在博識學會一些語焉不詳的歷史記載中,仙舟原本是一支拜謁星神的船隊,不過即便是按現存數目之譜,六艘仙舟也不足以承載一個強盛的星際文明所需的生存空間吧。
然而,等到我們的渡船駛入港口,同行乘客完成了天舶司複雜的手續,實際踏上仙舟「羅浮」後,以上這些唐突的感嘆又很快變成了笑話。
進入「羅浮」上被稱為「星槎海」的繁榮空港時,我懷疑自己的距離感產生了混亂——毫無疑問,這片「星槎海」肉眼所見的一切空間,是足以填滿整艘「羅浮」的。奇異的行星高掛在天上,與我在外太空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。這是某種幻術嗎?
隨行的天舶司接渡使帶著職業化的微笑告訴我,許多化外民第一次抵達時都這麼吃驚。這便是仙舟人所謂的「洞天」奇景。
隨後幾週,我造訪了仙舟上的其他「洞天」——我覺得,倒不如說是仙舟「船艙」。這些洞天大小不一、形態各異,但都絕不是一艘船艦可以容納的規模。有些洞天中容納了長樂天這樣的繁華街區,另一些則容納了永狩原這樣生機勃勃的遼闊原野……
我的理性告訴我,即便詢問具體原理,對方也不會回答。如果不是什麼視覺騙局,那麼這多半是某種超乎想像的空間折疊技術——「洞天」,哼哼,換個名字便有了一番異國情調。
空間折疊並非什麼新鮮玩意,大到旅行、小到收納,許多文明都有自己的空間折疊手段。但是,像仙舟一樣如此大規模地使用空間折疊技術作為日常生活的基石,卻仍是罕見的。理由也很簡單:折疊空間的體積與其所耗能源成正比,而這對絕大多數文明來說,這筆開銷都是不可承受的天文數字。但仙舟人輕易做到了這一點,這樣的力量毫無疑問與星神有關。
博識尊在上,若能更進一步探查,也許就有機會理解仙舟是如何創造這樣的異空間。我的發現必定可以為博識學會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。